返回
面积、单产、质量三大因素关系粮食安全
四川小麦的突破口在哪里?

农报眼
□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
  今年是四川小麦的丰收年,各地频传面积、单产齐增捷报。在中央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安全的背景下,四川作为全国小麦重要产区之一,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  面积、产量、质量,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三大关键因素。如何稳面积、提单产、增品质?在全省900多万亩小麦丰收归仓之际,记者带着这三个问题,走访了种植大户、农业专家和相关部门。
问题一:面积如何稳住?
  撂荒地整治是良方
  近年来,四川多次强调稳定粮油作物面积,在这其中,小麦种植面积能不能稳住?能否稳中有增?这是政府部门和农业专家共同思考的问题。
  撂荒地整治,是各级政府部门为稳定粮食面积找到的好方法之一。
  今年,西充县小麦种植大户赵来国种了 400 多亩小麦。5月底,他的小麦在霜冻和干旱双胁迫,赤霉病流行等诸多不利条件之下,仍然实现了亩产421.2公斤的高产。
  对这样的结果,赵来国感到非常满意。他告诉记者,丰产的小麦田,在此之前是一片荒草丛生的撂荒地。去年,他整治了230亩用于种小麦。
  整治撂荒地用于种植粮油作物,被四川多个农业大县作为重点工作之一。“中江划拨了 150 万元,专门用于开垦撂荒地种植粮油作物。承包30亩以上每亩补贴150元,15-30 亩每亩补贴 120元,15 亩以下每亩补贴 100元。”中江县农业农村局农技站站长兰汉军告诉记者,去年全县规模小麦种植大户达到71户,对于这样的鼓励政策,大户的积极性很高。
  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汤永禄常年和大户打交道,对于如何稳定小麦面积,他有自己的思考:“一是希望各级政府部门重视粮食安全,重视小麦生产,也像支持油菜那样拿出一些资金加以推动;二是继续推进规模化经营稳定发展,规模化条件下种植小麦的优势突出,农户自然会扩大小麦种植面积;三是从政策层面加大节本高产技术的推广力度,增加效益,有了效益自然会有种麦的动力。比如,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已被列为全国主推技术,应大力推广。”汤永禄说。
问题二:单产如何提升?
推广绿色高产栽培技术
  “今年总体来说,全省小麦单产相比去年有了提升。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与农药肥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  近年来,随着品种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推广,我省小麦单产逐年提升。今年在德阳广汉市国家级粮食种植基地的千 亩 测 产 会 上 ,平 均 亩 产511.2公斤,在西南地区1000亩以上平均亩产首次超过500公斤。此前,四川省已在绵阳江油创下了729.8公斤/亩的小麦单产纪录。
  提高单产的担子,重点放在了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肩上。 “选育出高产的品种,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方式。但是要依靠育种短时间实现产量快速提高,相对较难。如果能解决例如湿害、病虫害等生产上的难题,对于提高产量有很重大的意义。”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刘登才认为,除了突破育种瓶颈,四川小麦要提高产量,未来还需要在生产上进行改良,“生产上做得好的麦田,亩产能达到1000斤以上,做得不好,亩产只有三四百斤,差距很大。”
  “栽得好与不好,单产可能就相差 50 公斤到 100 公斤,这对于动则上千亩的种植大户来说,单产对效益的影响非常大。”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栽培专家樊高琼告诉记者。
  今年我省小麦取得丰产业绩,专家们一致表示:一系列栽培技术功不可没。例如稻茬小麦绿色高产栽培,据了解,该技术已入选我国四大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报告,在我省20多个县(市、区)得到推广应用,并在贵州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苏、河南等地有一定的影响力,近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。
问题三:质量如何增进?
  重点聚焦专用小麦
谈到小麦质量,不少人认为四川比不上河南等主产区。在汤永禄看来,要从两个方面来认识。
  “质量分为两个方面:共性品质和专化品质。所谓共性品质,就是不管拿去做什么,都需要较高的质量,比如高容重、低穗发芽 、低 不 完 善 粒 比 例 ,等等。而专化品质,指加工特定产品所必须具备的质量要求。”汤永禄告诉记者,四川具有生产优质弱筋小麦、软质小麦的生态优势,而四川白酒产业正是需要大量的软质弱筋麦,应在这方面加大力度。
  同时,汤永禄认为,要想生产出高质量的优质软质小麦,目前品种已经具备,除了继续选育改良之外,更重要的是关键栽培技术的配套问题,即解决优质与高产的矛盾问题,减氮高效技术、节本高产播种技术等。
  不论是面积、单产、还是质量,三方面的提升都离 不 开 种 植 户 的 积 极 参与。因此,提高种麦积极性,也是包括政府部门和专家都在思考的问题。“站在农户的角度,尤其是大户,首要的目标是增收,有效益自然就有动力。”汤永禄表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