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川农妹“口蘑”科普视频引热议
叫对食物的名称到底重不重要?

口蘑特点 大小不一、颜色奶黄,野生,常见于北方

双孢菇特点 大小均匀、颜色更白,人工栽培 资料图片

□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宇君 何璇 张雪

  这两天,“双孢菇不是口蘑”“伪口蘑何时休”等话题词条,冲上小红书等社交媒体的热搜榜。原来,在不少商超、餐饮店,双孢菇都被冠以口蘑的名称对外售卖,此举引来了菌类科研专家的科普,不少网友纷纷表示“长知识了,原来这么多年来竟然没吃上过真正的口蘑”。不过,在部分网友呼吁为被叫错名字的食物“正名”的同时,也有不少网友提出不同看法:“大家都这么叫,已经形成共识了。何不少数服从多数呢?”
  不同的蘑菇为什么会被“认错”?它们的营养价值怎么样?如何正确看待食物的名 称 ? 围 绕 这 些 问题,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小林。

为什么会认错?一起正确认识两种菇
  双孢菇,学名为双孢蘑菇,也叫做洋菇、白蘑菇,在欧美国家也被称为纽扣蘑菇,是世界上栽培最广、产量最多、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,在全球食用菌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,有“世界菇”之称。
  在扶贫题材电视剧《山海情》中,涌泉村村民在对口帮扶政策下,靠种植蘑菇走上了致富道路,他们种植的蘑菇正是双孢菇。
  口蘑的全名叫蒙古口蘑,俗称白蘑,属于伞菌目白蘑科,是我国北方草原出产的野生食用菌,主要分布在内蒙古、河北、东北三省西部地区等,被称为“草八珍”之首。蒙古口蘑肉厚质嫩、味浓鲜香、口感极佳,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且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。蒙古口蘑还作为名菜“烩南北”的重要原料,出现在央视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。
  目前,双孢蘑菇的人工种植技术已经较为普及,相对而言蒙古口蘑在这一方面还不算成熟。物以稀为贵,蒙古口蘑市场价格更高,在四川等非原产地也更难买到。
  李小林认为,两者之所以被认错,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蘑菇在未成熟开伞前,颜色十分相近,外形也非常相似,容易让人“傻傻分不清”;另一方面,确实存在部分商家,利用消费者难以分辨两种菌类的实际情况,故意引导、以讹传讹。

尊重农产品的正确叫法有什么意义?
  在这次的讨论中,有部分网友觉得,“只是认错个菜名,不是什么大事”。对此,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胡清秀表示,“应该把农作物、农产品的名称叫对。”
  叫对学名,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行为,却可以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农产品,增加不法商贩“以次充好”的难度,从而更好地维护大家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“严谨称呼,这也是尊重农业、尊重科学、尊重自然的做法。”李小林说。
  自然界中,确实存在许多相似的植物品种。分不清双孢菇和口蘑,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严重后果,但是在现实生活中,个别人误将有毒的曼陀罗当作秋葵、把有毒的观赏植物滴水观音错认成芋头、分不清人参和商陆这两味中药材、把水仙当成蒜苗炒了……因“认错”农产品而食物中毒进医院的新闻,也屡见不鲜。
  在专家们看来,一个人如果尊重农产品的正确叫法,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,能够主动学习了解农产品的相关知识,这也是为自己和亲朋好友的生命健康安全“增添了保障”。